有些听出味的同志想得明白,这话说不简单呢。

但也好奇真有人家说得那么神吗?

要不然就去试试看?

毕竟这报纸上,还是头一回说吃的。

“哎,李老师你看今日的报纸的吗,上面说的是真的假的?”

李伟栋吹了吹热茶,“你还不知道,问我?”

他一个经济学的老师,为啥问他。

“你这话说的,我即便知道也不能闭目塞听啊!”

“这年头说什么话没有,就这么几句就让你们相信了。”

“哼,想什么好事呢。”这人语气嘲讽,还带着明显的讽刺。

说话间就像看傻子看他们,像在问“你们就这样想的”

“老刘这话说的太过了啊,这报纸毕竟是报纸,哪有你说的那么过分啊。”

“哼哼,你们就自己骗自己吧!”

那人说完拎着书就出门去。

留下屋子里满脸诧异的人。

“他,他又发疯呢?李伟栋郁闷道。

“是啊,行了你别理他,咱们接着说,这上面说的个体经济变化,要不要一起去看看?”

“去看看,那你有时间吗?”

他可是不用按照要求上课,倒是他怕不成啊。

“你说什么呢,我看了那地方就在学校后面,离着不远等我下班了一起啊!”

“行行,我知道了。”

老李对他点了点头,随即就出门去。

同一时段内,亦有看到消息的人传出消息。

车间主任老陈,在家吃饭按照习惯看报。

看完第一板,吃了半碗。

他媳妇扫了眼,自顾自的喝粥。

陈方刚翻过之后,猛地眼前一亮。

“哎,这这不是那谁”老陈满是激动之色,说起来真的是吧。

他仔细看了看那地址,没错啊!

那员工还是他们工厂出来的,这岂不是他们上报,那就是工厂上报了?

陈婶见他吃个饭,都不老实。

两孩子都停下看他,“发什么呆,赶紧吃饭。”

“你们也是,不要学你爸,快吃!”

“不是,老婆子你知道这地方吗,我之前去过。”

“你去过,报纸上?”

见她不信,就连两孩子也是满脸怀疑看他。

老陈扯着嘴角,得意道:“真的啊!”

老程最近很是郁烦的紧。

不仅是他知道那店生意好,还有厂里车间不少人都开始嘀咕!

尽管他用力压下去,但反对和议论的生意依旧不觉!

刘三几日前换班回来,跑出去疯玩了几天。

这才刚准备上工,就听说那新苑上报了?

“啥,你再给老子说一边,谁上报了?”

“大哥,是那新苑,就是之前您让我看着的那店?”

刘三惊讶极了,这怎么上报啊。

难不成是他们攀上了那位亲戚,可也没听说啊。要不然之前也不能那么欺负他们。

不过都这样了,他那就得把情况摸清楚,免得以后在犯太岁。

刘三可是常在外头混的,有些事情不说都知道。

要不是家里弄了关系,进了厂子想要他老实也不至于。

“大哥,这还没打听出来,不过那店风评不错,好些人都说好吃呢,你吃过吗?”

刘三回味一下,确实好像不错。

“行了,你们继续盯着,我先回去。”

刘三不到中午去了厂里。

不巧的是正好碰到程辉,厂里有人认出了报纸上的照片。

只见最上面赫然是华母几人的照相。

“哎,你们看到了吗,听说那十三车间的老华媳妇上报纸了。”

“啊,真的在哪啊?”

“我们能看看吗,为啥上报啊?”

工人们瞧见热闹,都眼前一亮。这话可是简单的事,要是上了报纸啊,那得多风光呢。

“哎呀,这上面真是我啊。”

华母一早就让他们去买报纸。

虽说看不太懂,但这上面人是她啊。

想不到她竟然能有这么一天。

华锦看她乐得都忘了他们,华父在旁边懊悔不已。

当时他怎么就没一起跟着拍呢。

“这,上面都有你们啊。”语气带着满满惋惜!

“噗嗤!”

华锦差点要笑出声来。“爸妈,咱们以后能更好的,不要担心。”

“没有,我就看你妈高兴嘛。”

华母撇了眼他,“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什么,没办法谁让我姑娘厉害。”

“不行,这东西我得留下,以后给小辈们炫耀!”

“哈哈啊,妈您还知道这个?”

华母双手环胸,“你以为呢,你妈我也是上过报纸的!”

“好了好了,赶紧干活!”

杨家大舅上门后,在他们家隔壁找了房子。

随后配菜买菜,华锦开始准备早点。

今天吃的简单,是她很喜欢的糯米饭。

糯米饭是南边的传统早点,分为甜口和咸口。

有些店里还有能炒的糯米饭。

华锦尤其喜欢咸口。

煮过的酱汁,带着碎肉末鲜香入味。

一份糯米饭可以加肉糜酱、油条碎、酸菜碎和葱花等等。

甜口的呢,可以加白糖、油炸以及炸两!

主食是蒸过的,吃的时候只要加些料就可以!

所以在她示范一遍后,她们就能自己动手。

“这东西简单方便,小锦以后来不及就做这个啊!”

“对对,我也觉得,不过小妹这甜口的有人吃吗?”二哥说起甜口便是一副郁闷。恨不得立刻把这东西丢掉。

“胡说八道,那你不喜欢有人喜欢啊!”却不想华老爷子很是喜欢,香甜的白糖洒在猪肉渣上。

一口压下满口的料,那滋味太棒了。

华父喜欢咸口,华母喜欢甜口。

因为华钧的话,愣是把华母也给惹了。

“去去,一边去,别在这添乱!”

“来来,各位看看喜欢那个?”

食客们喜欢了这种模式。

一进来就往回廊里看,早点几乎都在这个位置。

今日还是华母杨大嫂弄的。

“哎呀,这是来了新人啊!”

热切的人主动打招呼道。

“是啊,今天吃糯米饭,有臊子和猪肉渣,大家喜欢那个选哪个哈。”

“成啊,这个我们熟。”

“就是,老板给我多来几份。”

“我也多来,我要五分!

“我要十份。”

“我也要十份,老板我也要!”

杨家大嫂没见过这茬,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。

这生意也太好了。

小姑子家可真厉害啊!

被她说了,华母也惊了。

“哎,不是这个你们买这么多吃的完吗?”

“吃得完,吃不了带给被人啊,老板你不会不知道吧,你这都上报了。”

“是啊,我们今天一看就明白了,这可是报纸!”

“哈哈啊,想不到我老杨还有这么一天。”

华母杨大嫂听着,闪过一丝错愕又变成恍然。

原来是这样,“那也不用这么多,大伙吃多少买多少啊!”

不少后进来的食客,见老板拦住他们买,心里好感增添不少。

“这就是那报纸上的吧。”

“对对,是报纸上的店,快尝尝看!”

华母按着流程,一碗米饭里添上满满的料。

原本排队要吃甜口的,又想吃咸口。

想吃咸的,又准备买甜口!

清闲了一阵的华锦,正在后厨看冰柜!

眼前的冰柜不似长形,是四四方方内里很深的那种。

最底下的温度比上面高。

华锦买回来就打算做冷饮的。

这不大清早去了市场,正好有牛奶卖的。

不仅买了好几大罐,还有很多时令的瓜果。

六月的草莓和荔枝最是新鲜。

和大丫把水果洗净,草莓切块荔枝破开。

用木槌捣碎草莓和荔枝。

随后放入牛奶,同时加入奶粉搅拌均匀,放进冰柜冷藏。

每一个小时取出,再次捣碎。

大概经过四五次捣碎搅拌又冷藏。

随后她又开始准备午饭。

早点卖的很好,几乎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光了。

华母后悔少做了些,杨家夫妇忙前忙后,心中也惊讶眼前的局面。

着实没想到小妹的日子过成这样。

想想他也能放心了。

华父一早就带着老大出门了。

店里如今有了帮手,几乎不用帮忙。

再者老爷子在这,华父怕他老折腾什么。

再者家里也得需要男人养家。

华父是个很传统的男人,但他不大男子主义。

从日常里就能看出,几人刚在院里修补桌椅,就听敲门声响起。

“老华,老华你在不?”

华父扫了眼二人,“谁啊?”

“爸,我去开门。”

“去吧。”

二哥热的够呛,浑身又扎的很!

回想起在新苑,那日子才是幸福。

“谁啊?”

“小二,你爸在家不,开门我是你陈叔。”

“啊,陈叔?”

此人正事华父老友,之前那个家具厂的员工。

今日他上班就听说了。

毕竟这地方说大也就那么大,基本上消息出来不到一天就能传开。

“老陈,怎么是你啊。”

“老华我听说你哥出事了?”

“啊?”

华父还以为他是知道报纸的事,但这么看又不像。

“你知道啊,我哥那都小半月了。”

老陈有些讪讪,“我之前出差了,我才回来就听说,那他之后怎么找啊,还有你之前要材料还要吗?”

“老陈你不对劲啊,倒是啥事快说。”

“哎哎,其实我就像问问你这生意怎么样?”

华父眼里闪闪,“好小子,你不会打算不干,和我一起干吧?”

“对啊,你看怎么样?”

“这,不是我说你那工作那么好,我这地方可不稳定,你之后怎么办?”

老陈随后一把鼻涕一把泪。

等华父再抬头,旁边俩也看的懵了。

华锦中午准备了几道新菜。

新鲜的排骨经过高温炸制金黄。

温水浸泡的荷叶放入蒸笼蒸煮一刻钟。

辣椒碎爆香,放入排骨爆炒几秒。

出锅时洒满芝麻碎、香菜和小葱。

一道荷叶排骨便出锅了。

夏季的蔬果成熟,同样也有很多花朵可食。

金雀花每年四月到十一月都是花期。

春城内经典的一道金雀花炒蛋,味道新嫩回甜。

华锦还是听华母说的。

炒完吃了还真是味道不错。

随后便是甜口的五花肉。

与其他地方不同,这里的五花肉讲究煸的程度,以及汤汁的浓稠。

还有出锅前得加入芝麻碎点缀!

午饭十二点不到,大厅的位置便坐满了。

甚至连那两个包间也开了。

华锦迎来第一次包间位置。

“小锦,那两包间问能把单子上的茶都做了吗?”

华锦摇头,“不行啊,有些东西都没配齐,要不然您问问他们,重新约个时间或者就吃今日的时令菜成吗?”

“这样啊,那我去问问,嫂子你等会端菜时小心点啊!”

“啊,好好的!”杨大嫂有些紧张。

又望里面望望,见人这么多,紧张的捏紧裤缝。

华锦炒出一道菜,便又去洗锅开整。

大丫倒是利索,要帮着端菜。

“大丫,小心烫。”

“啊,好好。”

杨大嫂听到动静,忙回头接下东西。

但又忘了是那一桌,越走越近看着那么多人。

心里更急,额头都开始冒汗。

“哎哎,这谁啊?”

“新来的好像,你们也是因为那报纸吧。”

“哈哈哈,是啊!”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